提升带头发展、加快发展的能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关键点,是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坚实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第一要务,是物质基础。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才能致富,农村社会事业才有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作为农村基层干部,要自觉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农业实用新技术和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的能力,不断提高带头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本领,在“引领群众致富、改变农村面貌”中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当前,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尤其要以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为主抓手,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扎实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坚持不懈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努力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大力推进农业综合项目开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实现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的高效突破。
提升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农村基层干部战斗在一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践行者。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带头树立和落实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大力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心为民,爱民亲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执政为民的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努力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上合上级要求,下合市情民意。农村基层干部要提高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本领,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民思想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能力,坚持群众观念,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关注民生,把好事一件件办好,把难事一件件办妥,在百姓的心坎上树起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丰碑。
提升弘扬正气、引领新风的能力。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自律意识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和领导力量,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反对和克服各种落后思想和各种保守习气的侵蚀,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树立良好形象,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和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创业等生动实践中,农村基层干部要通过自身的奋发有为,大力弘扬干事创业的浓烈发展氛围,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群众大胆探索,通过总结基层创新经验,以典型推动全镇全村工作。要以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文明教育、“三下乡”、践行村规民约、“倡导文明关爱,共沐和谐春风”等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深入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组、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把构建和创造和谐社会的过程建设成为一场激发农村正气、改变农民落后观念、培育新型农民的思想进步运动,努力打造文明向上的农村社会新风貌。
提升化解矛盾、依法办事的能力。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农村基层干部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少数农村基层干部面临着“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被动局面。妥善处置各种新难题,是构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农村基层干部要主动担负起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责任,不断增强处理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坚持村民代表会议和镇情村情民意沟通互动等制度,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和具体政策,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支持。要积极引导群众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确保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有序进行,努力营造安定祥和、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环境。只要我们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就能战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新农村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