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党中央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对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村党的先进性只有植根于新农村建设土壤,借助新农村建设这一有力抓手,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改进和加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更好地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前行的方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党的先进性是时代的、历史的、具体的,必然是因时而异、与时俱进、应时而动的。党的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勾勒出更美的蓝图,拓展了更新的领域,丰富了更多的内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印证了党中央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庄严承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对照中央要求,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明确职责和使命,改进领导方式方法,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不断拓展农村工作新空间,不断拓宽事业发展新平台,真正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解群众之难,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建设者,不断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富裕、促进农村和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特征。第三阶段的先进性集中教育告一段落后,如何建立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如何让先进性教育成果继续赋予鲜明的时代主题,应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最为有效的载体。当前,践行党的先进性,就是要进一步突出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坚持以“十大工程”为主抓手,为建设新农村办实事,为促进农业增效出点子,为加快农民致富想路子,为加速农村发展辟路径;农村党员干部体现先进性,必须要做发展致富的带头人,和谐构建的领路人,文明乡风的倡导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最近,通过开展“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活动,我市广大党员干部既看到了我市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坚定了全面腾飞的信心;既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也激发了加快赶超的热情;既明白了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也理清了建设新农村的思路。实践表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来推进,必须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来谋划,必须以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来检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建设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能代表党在农村先进性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准确领会和把握,并迅速转化为建设新农村的思路和举措。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政治过硬、能力较强、群众公认、作风扎实,需要党员干部经济发展思路清、带民致富举措多、管理村级事务强、群众满意程度高,既成为党的先进性在农村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广大农民既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群众基础,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主体。要把党的先进性植根于农民群众中,靠党员干部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在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让党的先进性得以践行,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践行党的先进性,重在行动,贵在坚持。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功能,围绕“十大工程”的建设要求,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奋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展示先进、施展才华、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