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理论频道 > 时事 > 正文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特点更加突出。科学判断这些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不断提高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但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也在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仍很不安宁。近年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等基本趋势在深入发展,并呈现出“五个重大”、“五个更加”的动态性特征: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转化,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主要大国对外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相互合作与竞争更加明显;国际体系面临重大变革,各种国际力量博弈更加复杂;国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重大动向,软实力之争更加激烈。

国际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世界经济治理结构、西方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愿望增强。在这个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已经开始着手为“后金融危机时代”谋篇布局,积极争夺四大战略制高权:以金融体系为突破口的国际秩序变革制高权,以无核世界为标志的国际安全战略变革制高权,以气候变化和绿色经济为标志的经济发展制高权和以发展模式多样化为趋势的全球发展模式制高权。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发展也带来深刻影响,但并没有中断和改变我国发展在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是推动我国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特殊阶段。这个特殊阶段既是我国在大国格局调整中的上升期、国家软实力的拓展期,也是我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相对安宁期。在这个特殊阶段,我国发展外部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多,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增多;我国整体战略环境进一步改善,但西方国家仍未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力进一步增强,但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我国对周边事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但周边地区政治安全形势更加复杂;我国软实力影响进一步上升,但面临国际舆论环境更加复杂。这个特殊阶段机遇稍纵即逝,挑战更为多元,两者的转化也更为迅捷。可以说,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对我国发展和党的执政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世界发展趋势,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一)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当前,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更加明显。中国发生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超越国界,产生国际影响。许多国际动向的影响会深刻地投映到国内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不仅更加关注中国,而且希望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学判断、正确把握形势对我们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应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要以辩证的战略思维审视机遇和挑战、分析和处理问题。在解决国内问题时,应该考虑国际影响,妥善因应国际社会关切,把工作做在前面;在处理国际事务时,要考虑国内群众感受和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正确引导舆论,保证中央对外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只要每个党员都能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看待和处理问题,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好局面就会得以巩固,我们推动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努力就会更加有力,从而使我国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二)坚定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始终把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放在突出位置。我国发展不可避免地要牵动国际力量对比和利益格局变化。我国越发展,国力越增强,海外利益越拓展,我们面临的外部矛盾和摩擦就会越多,国际上牵制我国发展的多种压力和阻力也会越大。尤其应看到,虽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和强大,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仍抱着冷战思维看中国,并企图在政治体制上改变中国。各级领导干部应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时刻保持警惕。同时,应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三)加强学习,掌握政策,不断提高处理国际事务,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当前,我们的各级组织、各项工作随时都会涉及国际事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努力掌握国际社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知识

[1] [2] [3] [4] 下一页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王磊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