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理论频道 > 观点 > 正文

都市型农业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

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有着十分光明的前景与极其重大的意义。那么,都市型农业具有哪些特征,发挥哪些功能呢?笔者认为,这是我们必须搞清楚弄明白的问题。

一、都市型农业的基本特征

都市型农业是依托城市的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具有不同于一般乡村农业的特征。

一是功能多样性。都市型农业起源于城郊型农业,其生产经营必须面向城市,直接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服务,并取得经济效益。随着城市和居民需求的多样性变化,都市型农业不仅要广泛利用城市提供的现代科技成果和基础设施从事生产,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名、特、优、新农副产品,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发挥都市型农业的生产、经济功能,而且要具有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旅游观光的场所,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满足居民科普求知、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功能。如日本建有集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业公园”,风光明媚、景色宜人的“自然休养村”和满足退休“银发族”需要的“银发族公园”等都市型农业都具有多样性功能。

二是生产集约性。都市型农业一般地处城市郊区及周边地区,其资源条件明显优越于一般乡村农业,农业经营表现出资本、技术、劳动力的高度集约化趋势,加上都市型农业与城市之间在经济、技术、人才、信息方面的紧密联系,都市型农业的生产经营,在要素投入、技术特性、产品的结构及功能等方面,要受到城市的影响和制约。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随着都市型农业地域上经济地租的攀升,都市型农业已呈现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土地节约型发展的趋势,农业生产方式表现为高度设施化、工厂化、专业化、基地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为大中城市提供新鲜、安全、健康的高质量农产品和服务。如日本东京的都市型农业已基本实现了基地设施现代化、生产栽培园艺化和作业机械化,其资本有机构成已超过了一些工业部门,呈现生产的高集约化特征。

三是经营开放性。当前,都市型农业的地域主要集中于城市郊区及周边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灵敏的信息、发达的市场和便捷的交通,以满足城市市场和国际市场为出发点,跨越地域界限,开展农产品生产和交易,实现农产品大流通,这是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生命力所在。通过国内外市场网络,把都市型农民与国内外消费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迅速有效地根据市场需求、竞争态势等信息合理组织农业资源的配置。因此,都市型农业是一种市场化农业。它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大市场、大流通”,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依靠城市经济、科技和服务体系,科学决策,确定重点产业和主导产品及服务,增强农业的服务和辐射能力;通过市场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的专业化、基地化、工厂化和设施化。

二、都市型农业的主要功能

都市型农业的形式很多,名称各异,但功能作用基本相同,主要体现在:

一是经济功能。这是都市型农业的基础功能。它是指都市型农业为城市消费者提供优质、卫生、无公害的鲜活产品,为城市提供就业机会,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提高农民收入,并大力发展市场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品。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提供鲜活产品。都市型农业利用城市工业和科技武装,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城市居民提供鲜嫩、无公害、营养丰富的蔬菜、奶制品、蛋类、瓜果及水产品。近年来,天津市武清区源源不断地把它们生产的紫晶晶的葡萄、水灵灵的白菜、玲珑剔透的樱桃、形态各异的五彩辣椒和各种新鲜的蛋、鱼、肉、奶销往京津两市,被市民誉为京津的“鲜菜园”。二是出口贸易创汇。都市型农业依靠城市对外开放的优越条件,冲破地域界限,实行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大贸易、大流通经营格局,加快农副产品向国际大市场流通,提高农业附加值,为国家多创外汇。三是提供就业机会。由于都市农业具有劳动密集特征,在其多样性经营活动中,相当多的项目可吸纳数量可观的劳动力,从而为农业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和城镇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多种就业机会。四是促进农民增收。都市型农业具有资本、技术密集特征,实行开放性经营,能跟踪、适应、引导市场需求,因而同一般农业相比,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生态功能。它主要是指根据生物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原理,通过营造优美宜人的生态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还大自然的“青山、碧水、蓝天、绿色”,提高生活环境质量,防治城市环境污染,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美化净化环境。都市型农业直接在城市营造森林,开辟田园化城市,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农业高度统一和谐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满足居民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另一方面增加城市绿地。都市型农业通过建造农业公园、市民农园等形式,增加城市绿地,不仅可以直接向居民供应新鲜蔬菜、水果,而且能绿化视野、净化空气、减轻城市“柏油的沙漠”和“水泥的丛林”给居民带来的烦躁与不安和令人窒息的感觉,还能防热降温,减轻“热岛效应”的影响。日本许多城市在扩展过程中,农业以其优美的环境被保留下来,建立起各种自然休养村、市民农业园,形成插花状、镶嵌型都市农业,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

三是社会功能。它主要是指为城市居民提供体验农业劳动、进行农耕教育、接触大自然以及休闲、观光的场所,对乡村农业的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并有利于防灾减灾。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教育。由于都市型农业主要地处城市及周边地区,可以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发展农村传统文化,特别是直接对城市居民及青少年进行农耕教育,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正如日本教育家所说:“清新空气是影响儿童体质的基本因素,在人们生长初期的几年,从纤细弱嫩的皮肤深入体内,增进身体健康,且会烙印长存。在大地上耕耘接受耕种文化洗礼,享受大地泥土气息之熏陶,累积成坚强的性格。”因此,日本特别重视儿童对农业的参与体验,接受农耕教育。二是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业是都市型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居民提供旅游、休闲场所,从事观光、娱乐、休闲活动,使长期生活在闹市中的居民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起到减轻工作生活压力及舒心健体的作用。三是防灾减灾。都市型农业在城市中及周边地区的农地,可以为地震、火灾等灾害预留疏散空间。随着高龄人口增多而专为退休老人开辟的“银发族农园”,可以解决高龄者健康、医疗与照顾等多方面的问题,使老人获得心灵的安宁,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四是辐射示范。都市型农业起源于人才、科技、信息、物资等资源密集的城市,城市具有与国内外交往频繁、辐射力强的优势,已经和正在对乡村农业产生辐射、带动、示范作用,随着交通、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农村城市化的推进,这种示范带动作用将越来越显著,都市型农业终将成为我国消除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示范基地。(通讯员 陈国华)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相关阅读
关键词: 都市型 农业
责任编辑:邓天伟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