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不少中小学、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建群促进家校联系。然而实际中,一些原本的交流平台发生变异,老师随便发布一条学校的通知,家长们都会排队回复,"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等客套话也不时涌现。时间久了,有的家长还会发布一些过分吹捧老师的话语,让人尴尬不已。
某种程度上,家长们对孩子的老师的各种迎合与奉承,可以视作一种感情投资,而他们想要得到的回报,是老师对自家孩子的各种照顾。虽看上去有些功利,但“可怜天下父母心”,批评他们似乎也没有特别充分的理由。然而也并非所有家长都对老师充满善意,有时一些家长也会“怼”老师。更有甚者,老师偶尔不小心发布了有歧义或不恰当的话,会被个别家长保存下来作为证据,向媒体或学校领导投诉。如此一来,家长和老师之间,又多了一层互相防范的关系。
家校微信群是一个拉近学校和家庭距离、方便老师和家长沟通的交流工具。平时老师发个通知,学生有什么问题,学生家长有什么要求,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得到直接的交流沟通。因此,笔者认为,是时候让用于家校沟通的微信群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了。比如,建群时就该约法三章:老师在上班期间专注于带孩子进行活动,无法随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请尽量选择中午或老师有空的时间交流,若有事请私信留言。立好“规矩”之后,将监督权交给家委会,如发现家长在群里传播无关教学或不宜内容,由家委会成员与其沟通,或由家委会成员直接在群里指明。但同时,成员也要自觉维护家校群的健康环境,让家校群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