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理论频道 > 话题 > 正文

今天,你读书了吗?

奚均 吴青青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孩子一岁时,犹太家长会将蜂蜜抹到《圣经》上,让孩子舔一舔,意在告诉孩子“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情”。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人均年读书45本、犹太人65本,而中国人均年阅读5本书。网络时代,动一动手指、刷一刷手机就能获得讯息,大数据又会自动推荐“猜你喜欢”,这些“方便快捷”无形中养成了人们的惰性,让人们满足于碎片化阅读、零星式积累。

尽管很多人表示,非常愿意“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然而,总是事与愿违。时代发展的“快车道”上,生活变得越来越快节奏,好像“一停下来就会赶不上时代这辆班车”,停下来读书成为一种奢侈。不仅是读书的时间不够,人们读书的意愿也变得不那么强烈。“日子好不好,赚钱最重要”“初中都没毕业一样做大老板”……“读书无用论”似乎总能在身边找到“让人羡慕不已”的典型——“他怎么这么幸运”。然而,这未必全然归咎于人们文化价值的忽视,各类媒体在阅读氛围营造和倡导文化价值方面同样存在不足。

打开新浪微博,“热搜”前十条几乎都是娱乐新闻,“一看而过”的轻松、“习以为常”的惯性似乎推波助澜了。“表情是哈哈大笑,内心是空空如也”成了当今很多人的真实写照。这些“读书”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点赞连连,无疑是社会对“读书”的一种思考、一种探寻。也就是说,要用“文化血肉”来充实“娱乐节目之骨”,从而营造崇尚阅读、追求文化的氛围。

就《朗读者》而言,笔者认为“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一方面,朗读是传播文字;另一方面,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此外,“得到”“早晚读书”等各类读书APP势头正劲,不难看出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社会对精神生活追求的迫切性。

南怀瑾曾经有个比喻:佛家是开米店的,提供精神粮食;儒家是开杂货店的,应有尽有;道家是开药店的,有病治病。不可否认,当前国人吃的是经济快餐、技术快餐。当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互交替,我们更不能忽视价值观、素养、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教育。自身文化底蕴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终南捷径。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笔者以为,深挖阅读背后的文化内涵,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今天,你读书了吗?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新闻网小编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