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e如皋

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 理论频道 > 声音 > 正文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用心用情擦亮幸福底色

——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本报评论员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5.3%、51.9%”“实施内外城河整治、镇级民营医院和水厂回购等66件民生实事”“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创成南通唯一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绘发展图景,谋民生之福。一个个数字记录了如皋过去五年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的奋斗足迹,亦昭示着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我市将立足民生需求,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致力打造更有温度的民生幸福先导区,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打造更有温度的民生幸福先导区,需要补短板、解难题,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补齐民生短板,兜住民生底线,必须坚持全市一盘棋的全局观,增强城乡间、各领域的发展整体性与协调性。要注重扩面与提效并重,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效果更明显的举措,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加快富民增收步伐,筑牢民生保障底线,让人民福祉达到新水平。

打造更有温度的民生幸福先导区,需要谋发展、开新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满怀真情办好民生实事,加大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在实现惠普共享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品质提升、功能完善。要全力以赴打造全阶优质教育新样板,构建紧密高效就医新格局,建设老幼乐享和谐新生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打造更有温度的民生幸福先导区,需要抓衔接、促传承,在更高起点谋划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必须始终把群众放在第一位,持续激发崇德向善的力量,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城市文化软实力,让皋城人人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处处涌动着大爱的暖流。

增进民生福祉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让我们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不忘初心的标尺立起来,把牢记使命的责任扛起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立足本职岗位,鼓足劲、加油干,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用心用情擦亮幸福底色。

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陈慧伦
0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