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立下愚公移山志,高沙土变米粮仓”,今天,治沙改土已成为积淀在百万如皋儿女心中的集体记忆,标注为如皋的精神坐标。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延;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生命。
在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何益军书记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弘扬治沙精神,全面乘势聚力,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动员令,吹响了“喜迎二十大、再次战高沙”主题教育集结号。面对现代化如皋建设新征程上“高沙”,我们必须进一步传承好发扬好“治沙精神”,牢固树立“过了一山再登一峰”信念意志,全力跑好我们这代人“接力赛”,不断绘就如皋大美画卷!
深学——不将今日负初心
在“根”与“魂”中汲取“新伟力”
“治沙精神”是如皋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要通过感性认知、理性分析,学深悟透“治沙精神”的“根”与“魂”,在思想大解放中转变思路、抓住机遇、跟上时代,让“治沙精神”成为干事创业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
这是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的宗旨镌刻在旗帜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忠诚和担当谱写了一篇篇以人民为中心的壮丽史诗。上世纪70年代初,在总结治沙改土历史经验基础上,如皋县委、县政府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吹响了削平高沙土总体战、攻坚战冲锋号,在雉水大地上孕育出了如皋治沙精神,深刻演绎了党带领如皋人民争取幸福生活的胜利凯歌。在学习思考中我们不难发现,治沙精神既体现了“为了人民”,也体现了“依靠人民”。进入新时期,同样只有牢牢抓住群众的根本需求,广泛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真正练就新时期“治沙”的铁骨钢肩,才能推动如皋现代化建设开创新局面、铸就新辉煌。
这是一股“同心同德一戎衣”的磅礴力量。治沙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就是如皋干部群众上下团结一心,聚精会神平高沙,一心一意旱改水。如果没有当时全县干群团结拼搏、合力攻坚,“削平高沙土、实现旱改水”这样的人间奇迹,就只能是“天方夜谭”。踏上“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的新征程,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难以想象的“坡”和“坎”,也就需要我们像当年“战高沙”那样不畏艰险、像“育良田”那样勇往直前,更需要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治沙精神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要高举团结奋进的旗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讲政治、顾大局、重协作,形成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的良好局面,才能实现现代化如皋建设宏伟目标。
这是一腔“一勤天下无难事”的创业激情。“治沙精神”最可贵的是大家肯付出、争一流,咬准“治沙改土、改天换命”坚定信念,你追我赶、同心协作,最终成就了“削平高沙土、建成高产田”壮举。 面对发展中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与要素资源供应趋紧“双重挑战”、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双重压力”、改善民生与维护稳定“双重任务”,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不畏艰难、争创一流精神,义无反顾承担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使命,牢固树立“干不到一流就是落后”思想,与时间赛跑、与强者竞争、与自己较量,为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细照——不畏浮云遮望眼
在“破”与“立”中走好“赶考路”
踏上现代化如皋建设新征程,我们要打破视野局限和思维定势,照一照自我、量一量自身,切实找准找实找全影响发展的“高沙”,真刀真枪解决问题。
要打破传统文化的羁绊。如皋“长寿文化”“早茶文化”“盆景文化”等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慢生活元素,就颐养身心、提高生活品质而言,早餐吃好,抚花弄草,自在悠哉,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种状态带到干事创业中就极易产生“小富即安”“小胜即满”思想,工作慢节奏,生活图安逸,满足于现状,主动求变意识不强,取得成绩后容易满足,骨子里缺少一种敢为人先的闯劲,缺少一种争抢拼搏的狠劲,缺少一种必须成事的韧劲。
要强化追赶超越的锐气。进入新世纪以来,如皋在“全面跨越”“持续跨越”“全面腾飞”“持续腾飞”等口号引领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向先进地区看齐、敢于和强手过招、摒弃等靠要、勇于闯干拼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弘扬。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连年的跨越发展、大干快上,部分同志与原来相比,目标降低了,锐气不足了,节奏放松了,需要重整行装再出发。
要培育跨江融合的血性。跨江融合发展有多种路径可以选择,但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的到来,部分同志依然存在因循守旧、消极怠工的懒汉思想,依然存在不愿担当、不干实事的甩手掌柜思想,依然存在坐而论道、自我陶醉的小家碧玉思想,这是思想上的长江天堑,与时代要求格格不入,是必须拿出刮骨疗毒、刀刃见红的勇气,严肃加以处置的。
笃行——直待凌云始道高
在“敢”与“干”中争当“答卷人”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想,就要壮志凌云;干,就要脚踏实地。我们要像当年“战高沙”那样不畏艰险,像“育良田”那样勇往直前,在“战高沙”中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为走好走实跨江融合发展之路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力量。
削平意识“高沙”,精准打造思想“皋”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点,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夯实思想根基。着力放大“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姚呈明理论武装工作室品牌效应,大力推动理论宣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融合,开展“理响皋地·青音嘹亮”学习论坛、“百姓名嘴”宣讲比赛等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做优做亮舆论宣传,统筹发挥全媒体平台优势,聚焦关注挺进县域二十强、争创文明典范城,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创新举措和实效,着力在全市营造抢拼闯融的事业追求和比学赶超的竞合氛围,最大力度提振广大干群精气神。做精做优“如e如皋”APP,在互动服务上深化拓展,将其打造成为内容更优质、服务更精准、功能更强大的新闻发布、舆论引导、综合信息和便民服务平台,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削平认识“高沙”,精细构筑文明“皋”峰。以新时代文明所站提档升级工程为牵引,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按照“五有”标准,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拓展做实“百姓茶馆”实践点,常态长效推进志愿服务“我报到”,让群众在广泛参与中得到实在好处、增强精神力量。深化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组织实施2022年重点项目任务清单,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优化社会公共秩序,让全域感观更加美好。更加注重道德内涵建设、文明风尚培育、城市精神塑造,抓好“诚信如皋”品牌建设,以典型示范带动市民文明素养提升。深化文明镇村创建,充分发挥村书记大讲坛等载体、文化阵地和新乡贤作用,促进城乡文明一体提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擦亮“三土”思政课品牌,系统构建移风易俗长效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打造“微笑之城 大爱如皋”道德风尚高地。
削平见识“高沙”,精心建设文化“皋”原。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设数字文化馆,办好“雉水之夜”“乐一天”“送戏下乡”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实施农家书屋“五年提升工程”,构建城市书房五级网络体系,赋予“如皋如歌、悦读阅美”品牌更多新内涵。以五星工程奖、“五个一”工程奖、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为目标,打磨纪录片《先贤沙元炳》、歌曲《誓言》《战高沙》等一批高质量文艺作品,力争国家级奖项有突破。扎实推动古运盐河遗址考古和水绘园创建5A景区工作,助力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推动李昌钰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高标准筹备举办国际司法警政刑侦科学大会和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深入挖掘如皋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形成具有如皋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集群。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放眼壮阔未来,如皋尤须永葆昂扬斗志,争做探路先锋。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治沙精神,让这“精神之源”成为“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的“动力之源”,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待!(作者系如皋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