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留忠
翻开厚重的历史长卷,穿透历史的烟云,探寻祖辈们的铿锵足音,扑面而来的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是曾经龟背驼土地上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是先辈们的号子直冲云霄、荡气回肠。当前的如皋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不可避免遇到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等新的“高沙土”,这更需要我们像当年“战高沙”一样不畏艰险、像“育良田”一样勇往直前,齐心攻坚,争先进位,奋力打造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
顺应民心,凝聚民力,做为民服务的“践行者”。解放初期,如皋人民一直深受高沙土的影响,土地贫瘠,灾害频繁,生活水平很低。穷则思变,勤劳勇敢的如皋人民从内心深处发出治沙改土、改天换地的呐喊。在此期间,时任县委主要领导亲自上阵,常委班子率先垂范,吹响了“治沙改土”的集结号,全县上下积极响应,干部群众竞相参与,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全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百万人民治沙热潮。当年“战高沙”就是为了挖除群众的穷根,今天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也绝不让一人掉队。厚植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时刻绷紧法治这根弦,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始终在法治轨道上科学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期盼愿望,结合分管领域,确保“十四五”工作部署、发展思路更加符合群众意愿和新时代要求。交好民生答卷。紧扣为民办实事事项,聚力解决民生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重点、补短板、拉长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着力化解民生难题,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急流勇进,攻坚克难,做勇挑重担的“奋斗者”。忆治沙历程,全县百万“愚公”硬是在坑洼不平的高沙土上蚂蚁啃山,削高填低,挖泥用大锹,运泥用担挑,凭借不甘人后的心气和永不示弱的志气,彻底挖除穷根,甩掉了“小六子”“吃供应”的落后帽子。面对跨江融合发展新机遇、区域竞合发展新态势,只有发愤图强、自强不息,才能抢占机遇先机、赢得发展优势。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出实招、亮新招。重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打造一流“如意”营商环境品牌。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不断做大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有力推动经济运行。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外部冲击,妥善处理好房价“双控”、遏制“两高”等政策因素影响,全力稳住市域经济发展基本盘。围绕“3232”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六大优势产业链,全力推动金鹰产业园、斯堪尼亚商用车等项目快开工、快见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加快推进嘉好热熔胶等企业上市工作,着力打造资本市场“如皋板块”。
高效做好要素保障。全力以赴做大财政收入,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扎实开展“银政企”对接活动,主动对接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保障。精准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名校优生引进计划,完善平台搭建,推动名校学子回如就业,打造人力资源“强磁场”。
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做善作善成的“实干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全市人民通过数十载如一日的艰苦奋战,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执着,咬紧牙关、铆足干劲、战天斗地,不达目标不罢休,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将80万亩贫瘠沙土变成高产良田,谱写了一曲改造大自然的胜利壮歌,书写了一部誓把山河重安排的传奇。成绩来之不易,是党和人民群众接续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站在新的征途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砥砺前行。坚持生命至上,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力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安全发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提升全市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坚持财政为民,遵循“量入为出、厉行节约、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原则,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合理安排支出,兜牢“三保”底线,严防债务风险,确保到期债务按时偿付、工程款履约结算、农民工工资足额兑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廉洁自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十项规定,严格执行“从严治党”系列规定,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注重小节、防微杜渐,慎重交友、往来有度,切实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当有新作为。我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治沙优良传统,以更大政治智慧和勇气,铲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高沙”,勇挑“千钧重担”,敢接“烫手山芋”,无畏“急流险滩”,不避遗留问题,不求功成在我,推动如皋成为跨江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和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作者系如皋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