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甘共苦
发愤图强 凭“三味之苦”推动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中共如皋市委党校课题组
“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谆谆教诲,也是密切干群关系、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20世纪中期,面对如皋西部高沙土高低不平、土地贫瘠,老百姓靠吃供应过日子的困境,如皋县委顺应群众期盼,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下定决心,发愤图强,最终削平了高沙土,建成了高产田。在现代化如皋建设的新征程中,面对人民的殷殷期盼,面对发展的焦灼困境,我们更需像当年“战高沙”那样立大志、吃大苦,艰苦奋斗再创业。
不惧殚思竭虑之苦,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高沙困境,只有求变才有出路,县委敏锐地捕捉到群众治沙改土的共同心声,直面现实困难,调研土壤情况,宣传发动群众,接续奋斗数十载、咬紧牙关加油干,终于实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夙愿。时至今日,高沙已平,但阻碍现代化如皋发展的形式主义、躺平现象、作风漂浮、本领恐慌等“高沙”依然存在,需要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费尽心神,始终和人民袍泽相连、血脉相通,拧成一股绳,再次战“高沙”。当好知心人,要想人民之所想。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在谋划工作的过程中,要善于转换角色,设身处地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办事情,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疏浚民意表达堵点,健全民意收集机制,摸清群众真实想法。只有对群众的需求与困境感同身受,才能真正把群众所想所盼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当好贴心人,要问人民之所需。群众利益无小事,要主动思考群众还有什么需要。要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充分调研,把脚步迈向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把目光投向群众生活、民生琐事,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心声和诉求,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放在心上,真正把每一件民生事项办好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当好暖心人,要解人民之所难。民生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掺不得半点水分。我们要切实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职尽责,关切群众的期待,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要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兜牢防范致贫返贫底线;要聚焦特殊群体,全方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要聚焦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民生需求,提升民生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不惧焚膏继晷之苦,始终和人民“干”在一起。苦不苦,想想治沙肩挑土。累不累,想想治沙老前辈。当年治沙工程之难、任务之重、风险之大超乎寻常,但县委仍带领人民奋勇向前、苦战高沙,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誓教高沙换新颜。如今,市委再提治沙精神,就是要重温如皋干群同甘共苦、发愤图强的治沙历程,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焚膏继晷、坐以待旦的昂扬斗志,增强干事创业、奋发向上的精气神。激励干部知重负重、苦干实干,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得百姓的幸福指数。发起冲锋时,要身先士卒、勇往直前。20世纪70年代,时任县委书记唐如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88天,是党员干部冲在吃苦最前沿、争当治沙排头兵的生动体现。如今,在推动如皋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两个目标”、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道路上,同样充满风雨泥泞,党员干部唯有不惧艰难险阻,与人民肩并肩、手挽手,共同奋斗,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遭遇挫折时,要主动担责、勇于负责。干事不易、成事更难。前行的道路上难免陷入低谷,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能担当重任。对于党员干部而言,项目招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乡村振兴都并非易事,但不能因心生畏惧、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原地徘徊,只要有利于如皋发展和人民幸福的事,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攻坚克难时,要不眠不休、日夜兼程。困难是检验才干的试金石。当我们面对项目虚化、债务沉重、资源有限、空间不足等一座座耸立在面前的历史遗留“高沙”时,党员干部要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勇于在难题面前“打样子”,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宵衣旰食、拼搏进取,化解各种难题和旧账,不再把历史遗留问题留给历史。
不惧任重道远之苦,始终和人民“享”在一起。明确为什么人、靠什么人,是一切发展的前提。70多年来,如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如今GDP接近1500亿元的快速飞跃,实现从南通“小六子、吃供应”到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分别跃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6位、第21位的华丽蜕变,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创造了条件,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然而,民生考场没有终止符。发展惠民、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无法一蹴而就,必须持久推进。强化惠民意识,提升群众获得感。我们不仅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在抓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建设、民生建设,把共享作为发展的落脚点,从政策上、制度上扩大发展惠民的覆盖面,提升发展惠民的含金量,既要有数量上“获得”的逐步改变,又要有质量上“获得”的稳步增加,让普通群众的生活品质和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强化保底意识,提升群众幸福感。在经济发展上,多办好事实事、多解急事难事,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扩大就业创业,提高居民收入;在生活保障上,更好解决群众住房、看病难题,强化五道医疗保障线,扩大医保覆盖面,解决“一老一小”现实问题;在文娱需求上,发展更优质普惠教育,倾情倾力做好文化教育宣传工作,提升群众的参与度,使其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强化法治意识,提升群众安全感。当前,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如皋、法治如皋的道路上,我们依然面临着不良网络舆情诱引、电信网络诈骗升级等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统筹做好安全与发展,构筑起护佑人民安全的铜墙铁壁。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困难与挑战、光荣与梦想总是相伴相生的,而今,我们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现代化如皋建设的目标,越是更接近目标越会充满风险挑战,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始终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英勇气概,为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奋勇向前。(执笔人:管理科学研室 刘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