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日报评论员
今年以来,线下演出市场强势复苏,4—5月份,全国官宣各类音乐节超过60场。山东济宁泗水县“2023新青年音乐节”、浙江建德梅城镇“新安江音乐节”、南京溧水区“咪豆音乐节”……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音乐节落地开花。
为一场音乐节,奔赴一座城,在享受音乐狂欢的同时,收获一段旅行时光,成为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一场成功的音乐盛会将成为当地拥抱市场、补足文旅短板、刺激消费提档升级的重要契机。
然而,音乐节遍地开花,这波热潮能否持续,效益又能否长青?从当下来看,我们需要在音乐节的热潮中保持清醒,不盲目跟风,凸显区域特色。一方面,适当融入本土化元素,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和地方本身的文旅资源相结合,为音乐节赋能;另一方面,打造全新业态,将有实力的音乐人集聚在一起,形成本地音乐IP,并配套专业录音棚、音乐酒吧等,提升全域音乐氛围,助力当地形成吃住游乐购一体的音乐特色休闲业态。
从长远来看,我们想要以音乐节为契机,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就必须切实完善文旅资源,既要让游客走进来,更要让游客留下来。要夯实设施“硬件”,以音乐节为契机,建设文化广场,搭建文化活动平台,购置专业设备,为音乐节等文化活动落地生根夯实基础保障。同时,我们也要做优服务“软件”,组织成立专门的后勤保障工作队伍,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团队作用,招募各类后备志愿者,为活动提供服务保障,擦亮城市的文明底色。
城市音乐节,不只有音乐。我们相信,激情和热爱永不落幕,音乐盛会过后,年轻和活力将在更多城市显现,与青春相逢,与时代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