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瑞琴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求“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是确保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
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市域社会治理的根本政治保证,以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充分发挥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公平公正、务实高效处理社会事务。市委政法委在市委领导下,认真履行牵头协调、组织推动、督办落实等工作职责,推动“精网微格”工程在基层走深走实,2021年以来,全市建全建强网格党组织、配齐配优网格员队伍,建立综合网格1182个,专属网格98个,微网格4645个,功能型党组织114个,6998名在职党员下沉村(社区)、网格,合力排查解决各类群众问题9万余次,形成了“民事民议、共商共治、群策群力”的基层社会治理生动局面。
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解决好广大人民最关切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等问题,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向基层下移,落实到城乡社区。我市大力推广的“积分制”基层治理模式,就是以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将落实到村(社区)的基层治理工作量化、细化为“行为准则”,让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里事”,真正实现了治理过程有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请群众评判、治理成果由群众共享。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我市综合采取源头防范、隐患排查、联合研判、矛盾化解、应急处突等多项治理措施,推动全市信访形势稳步向好。持续开展三批“三百”领导包案化解行动,全市潜在的一批“骨头案”“钉子案”得到及时就地解决。今年省委巡视组巡视期间,对于巡视组六批累计交办的972件信访案件,实体化解843件,化解率86.72%,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三、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平安为支撑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应该看到,当前国际形势波云诡谲,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我国社会治理风险多样多发,迫切需要发挥市域“前线指挥部”的重要作用,只有牢牢把握“把重大风险防控化解在市域”这一基本目标,以一市一地的安全稳定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一是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首要性工程。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深化反恐怖反分裂反邪教斗争,铲除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二是要把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坚持打、防、管、控、建并举,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开展专项斗争为牵引,着力治乱点、补短板、除隐患。三是要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作为控制性工程。坚持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有效化解历史遗留累积的存量问题,着力管控新形势下出现的增量问题,坚决遏制变量问题。四是要把保障公共安全作为底线性工程。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长效机制,织密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从最突出的问题防起、从最基础的环节抓起、从最明显的短板补起,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型,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近年来,我市紧扣南通打造成长三角最安全城市的目标,夯本筑基,聚势谋远,奋力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市)、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双示范”,全市群众安全感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扫黑满意度、矛盾调解率、治安问题解决率、养老反诈骗知晓率等指标均居南通第一。
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引擎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相比形势任务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从各个领域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2020年南通市入选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我市加快完善共建共治格局,全力打造市域治理现代化新模式。今年5月24日,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为华东政法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在全国设立的首家理论研究实践基地。按照统筹整合联动、跨界打通融合的理念,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市域社会治理多领域多方面多环节,高效整合“访、调、裁、诉、引、融、控”等资源力量,形成立体化、全覆盖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有效推动社会治理“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为全面推进市域信息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中心创新搭建矛盾隐患管理平台,通过系统归集警、诉、访、网格、调、12345在线六类数据,与镇(区、街道)信息数据实行反向研判分析,实现矛盾隐患管理一张图、事件流转交办一条线,以最大限度、最短时间把矛盾纠纷解决在群众身边。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我们要始终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勇挑重担、持续创新,在现代化新征程上跑出新的精彩,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如皋力量!(作者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